2021年河北省考申论热点:家长群不是“马屁群”
河北公务员考试中,申论是最能拉开考生成绩的一门科目,积累对于申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河北公务员考试网温馨提示考生阅读下文,相信能给考生带来一定的帮助。
仔细研读下文>>>2021年河北省考申论热点:家长群不是“马屁群”
【热点阐述】
家长群不是“马屁群”
本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背景链接】
前段时间,江苏一个家长“退出家长群”的视频火了,无数家长纷纷点赞,并大诉苦水,表示自己也遭遇同样的问题。随后央视也就这件事进行了评价:让家长改作业是老师的缺位!
【综合分析】
家长退群的视频刷屏,都是因为天下家长有着太多的共鸣。客观地说,并不是所有的家长群都让家长崩溃,但是让家长足以崩溃的,大有“群”在。家长要不要协助老师的教学?当然应该!这个话题已经不需要再讨论了。但是协助到什么份儿了,应该有边界,不能没规矩。
【相关问题】
(1)现在的家长群,不少就是“马屁群”。有一部分热情过头的家长,别说替代老师批改作业,就连打扫卫生、布置教室、食堂打菜之类的工作,不少家长也是抢着干。但是同样三四十岁的年纪,有的家长日子很滋润,做的是全职,有这个时间和精力,有的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而更多的家长自己职场的压力、养家糊口的生存压力已经够大了,更不用说有两个孩子同时上学的二孩家长。但是他们同样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得到平等的关注和重视。
(2)老师很辛苦,家长也辛苦。但在教学上,校内校外的责任和义务有区别。尤其在辅导孩子学习、帮老师批改作业、应付孩子的各种打卡、参加学校的劳动等等等等方面,不同的家长一定有时间和精力上的差异,但一定不是对孩子和老师重视程度的差异。学校和老师不能在另一部分家长的殷勤当中迷失方向,不能当成理所当然,更不能以此当成家长对孩子重不重视、对老师支不支持的判断依据,不能通过这样的简单对比,给另一部分学生和家长造成伤害。
(3)家长群,说到底就是个家校之间的联络群。不能沦为任务群、马屁群、点评群。否则时间长了,家长和老师都会因为对比和攀比,造成崩溃感。很多年轻的家长不愿生、不敢生二孩,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精力和能力应对孩子的学业压力。
【相关对策】
(1)老师与家长的关系,是教育协助的关系,也应该是亲清的关系。否则教育的平等无从谈起。那么家长群里的边界怎么划、规矩怎么做?有人说应该还原家长群“原来的模样”,要我说,家校原本就没有群,有群就有了交流的方便,但方便同时反而把教育的权力和责任边界弄丢了,把相互理解的概念给弄模糊了。这是需要由教育部门来重构重置的。
(2)教育减负,家长不能成为遗忘的角色。学校和老师面前,家长永远是“弱势群体”,是有求于学校和老师的一方。所以相互理解,首先学校和老师一定要更多地理解家长。要通过教育的平等、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通过权力边界的清晰划分,担当好份内的工作,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得到家长和学生的尊重。
(3)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把家长群的规矩,做在群外,做在校内。比如讲有的地方和学校规定,家长群只允许发送学校公告和班级通知,绝不允许就个别学生的情况在群里做任何讨论。有的禁止家长批改作业、打扫教室卫生、甚至包括禁止在群里点赞、禁止发送奉承拍马的内容等等。这些规则,都是真正懂教育、懂社会、懂责任和权力边界的教育主管部门或者校方单方面做出来的。
【相关论述】
解铃还须系铃人,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对中小学、幼儿园,尤其基础教阶段的家长群,设置科学的边界,严格的规则,给家长和老师同时减负,同时减压。 ——潮评社
“拍马屁群”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家长与教师特定相处模式、沟通方式的“并发症”。——央广网
在标准化的规定之外,更重要的是重建家长与教师之间公事公办的规则,在他们之间树立起一种“疏离感”“分寸感”,让家长群回归原本的意义,避免防不胜防的人情经营和关系维护。——央广网
【时评文章】
从家长大呼“退群”听懂家校群的异化
近日,江苏一位家长在自己发布的短视频中大呼:“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从视频内容来看,这位家长认为,老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辅导功课,使得自己承担了老师应负的责任和工作。视频结尾处,这位家长问道:教是我教,改是我改,之后还要昧着良心说老师辛苦了,到底谁辛苦?
对于这名家长的做法,家长们的意见并不一致。赞成者认为他说出了很多家长想说却不敢说的话,而反对者则认为家长也太偏激,教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辅导功课,也是为了孩子好,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最后吃亏后悔的还是自己。
其实,这位家长的做法是完全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的。去年6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简称《意见》)明确提出,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或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不得布置惩罚性作业。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强化面批讲解,及时做好反馈。很显然,学校教师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把学生作业变为家长作业,是违反这一《意见》的,家长不但有权拒绝,而且,有关部门还应该严格落实《意见》。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的家长群,本来是为了方便家校沟通信息,但不少家校群变为了教师给家长布置作业群,家长则成为校外辅导员和作业批改员。这是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职责的混淆,让家庭教育围着知识教育转,把学生包围在知识教育中,既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又让亲子关系异化为分数关系、成绩关系,加剧家长的焦虑情绪。
家长群异化为作业群,这是“知识教育至上”、“分数至上”的结果。一方面,中小学办学有明显的应试教育倾向,重知识教育(智育),而轻视其他教育;另一方面,学校希望家长能积极配合学校抓学生的学习成绩,而这种做法存在诸多问题。首先,不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些孩子放学时根本不记作业,而是回家问父母;其次,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批改作业会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让家长批改如何做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而调整教学方法与进度?再次,家长的文化程度不同,很多家长根本没有学过教育学、心理学,不懂辅导孩子,用不科学的方法辅导孩子并不利于孩子学习进步,而且会产生亲子冲突。
把家长深度卷入到学生的学习之中,这不是“家校共育”,而是“家校共教”。这不但让家长把家庭教育就理解为辅导孩子做作业,而忽视除学习之外的生活教育、生命教育、生存教育,还让家长只盯着孩子的分数,和学校老师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就学校办学而言,主要事务包括教学事务和非教学事务,教学事务应该由专业的教师负责,而家长参与学校的办学监督、管理,主要应该参与非教学事务(诸如购买校服、监督食堂卫生等等)的管理。
家校共育必须清晰地界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职责,教师是教师,家长是家长。只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各司其职,才能给孩子成长营造健康的环境。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坚决纠正中小学办学的应试倾向,要破除当前存在的“唯分数论”、“唯升学论”问题,推进中小学办学实现“五育并举”,才能把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从应试教育的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
来源:北京青年报
点击分享此信息:
相关文章